stata完全用不习惯……啊,而且stata遇到问题中文好难搜索,基本都是人大经济论坛上的,不成体系云里雾里,所以整理一下常用的命令,方便自己也方便后来人(如果看到我的博客的话XD)

stata在处理数据过程中,gen的变量只要不save dta,只是暂时的,关闭时不会出现。

创建变量

1
gen c=1 if

在分析的过程中,有些变量并没有在数据中提供,需要我们用原始数据或者回归的结果构造。常用的命令是 genegen

格式

1
gen educsqr=educ^2

egen命令相对复杂一些,它能生成一些gen命令无法生成的变量。例如可以生成wagesum为每个人的工资和,以及生成wagemedian为工资的中位数(median),wagemax为工资的最大值。

格式:

1
2
3
egen wagesum=sum(wage)
egen wagemedian=median(wage)
egen wagemax=max(wage)

Read More

  1. 著名的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而他本人则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严刑拷打。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囚室之中,突然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他突然想明白,“即使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人们也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

  2. 人们总是搞错顺序,并对错误毫不知晓。尽管并不是绝对,但确实大多数事情都需要熟能生巧。做得多了,自然就擅长了;擅长了,就自然做得比别人好;做得比别人好,兴趣就大起来了,而后就更喜欢做、更擅长,更……良性循环。但,同样,做得多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没兴趣,往往只不过是结果而已,却被当作不去做好的理由,最终的惩罚就是大量的时间白白流逝。

Read More

  1. 那些书信写得非常感人。死在眉睫,信中却丝毫没有缠绵悱恻的情意,仿佛信中也渗透着那没有生命的天空的不清澈的空气。那些信是写给他认识的人的,然而是说给全人类听的;那些信是写给那个时代的,但说的话却是千古永垂的。   他给自己的妻子写信。他提醒她要照看好他的最宝贵的遗产——儿子,他关照她最主要的是不要让儿子懒散。他在完成世界历史上最崇高的业绩之一的最后竟做了这样的自白:“你是知道的,我不得不强迫自己有所追求——因为我总是喜欢懒散。”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他仍然为自己的这次决定感到光荣而不是感到遗憾。“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要好多少!”   他怀着最诚挚的友情给那几个同他自己一起罹难的同伴们的妻子和母亲写信,为他们的英勇精神作证。尽管他自己即将死去,他却以坚强的、崇高的感情——因为他觉得这样死去是值得纪念的,这样的时刻是伟大的——去安慰那几个同伴的遗属。   他给他的朋友们写信。他谈到自己时非常谦逊,但谈到整个民族时却充满无比的自豪,他说,在这样的时刻,他为自己是这个民族的儿子——一个称得上儿子的人而感到欢欣鼓舞。他写道:“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者。但是我们的结局将证明,我们民族还没有丧失那种勇敢精神和忍耐力量。”他在临死时还对朋友做了友好的表白,这是他在一生中由于男性的倔犟、灵魂的贞操而没有说出口的话。他在给他的最好的朋友的信中写道:“在我一生中,我还从未遇到过一个像您这样令我钦佩和爱戴的人,可是我却从未向您表示过,您的友谊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因为您有许多可以给我,而我却没有什么可以给您。”   他的最后一封信,也是最精彩的一封信是写给他的祖国的。他认为有必要说明,在这场争取英国荣誉的搏斗中他虽然失败了,但却无个人的过错。他一一列举了使他遭到失败的种种意外事件,同时用那种死者特有的无比悲怆的声音恳切地呼吁所有的英国人不要抛弃他的遗属。他最后想到的仍然不是自己的命运。他写的最后一句话讲的不是关于自己的死,而是关于活着的他人:“看在上帝面上,务请照顾我们的家人!”以下便是几页空白信纸。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字眼:“我的遗寡。”

Read More

  1. 康德的伦理学当然是建立在他的形而上学基础上的。康德认为,人的道德也是存在于先天认识形式中的,因此所有人都要受到道德的支配,这是无条件的。这样,康德给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相同的道德找到了哲学上的根据。同时,因为康德这里的道德是先验的,因此它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而不受外界的影响。所以,我们说如果一个人做好事是为了得到表扬,在康德这里,这就不算道德。

Read More

  1. 如果你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当前的看法,你就在使用弱势批判性思维。为什么说这种思维是弱势的呢?用这种方式来使用批判性思维技能就意味着你对能否接近真理和发扬美德漠不关心。弱势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就是抵制和驳倒那些与你意见不同的观点和论述。最终看到那些和你意见不同的人服服帖帖地甘心认输,以此作为批判性思维的终极目标,实际上也就摧毁了批判性思维潜在的人性的一面和不断发展进步的特征。

Read More

  1. “我们始于迷惘,终于更高水平的迷惘。”

  2. 逻辑实证主义是经验论的一种极端形式。照它看来,理论不仅要视被通过观察得到的事实所证实的程度如何来得到证明,而且只有在它们能被如此推导出来的限度内才能被认为有意义。我觉得。关于实证主义的兴起有两个使人困惑的方面。其一是,它发生在这样的时候,由于量子物理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出现,物理学正在引人注目地而且又以很难和实证主义调和的方式前进。另一个令人困惑的方面是,早在一九三四年,卡尔·波普尔在维也纳,加斯东·巴希拉尔在法国,都出版了著作给实证主义以相当决定性的驳斥,然而,这并没有阻挡住实证主义的潮流。的确,波普尔和巴希拉尔的著作当时几乎完全被忽视,只是近来才受到应有的注意。说来荒谬,当艾耶尔发表《语言、真理和逻辑》一书为英国介绍逻辑实证主义并因而成为最著名的英国哲学家之一的时候,他所宣扬的学说的某些致命缺点已经被波普尔和巴希拉尔清楚地说明并写成书出版了。

    Read More

  1. 只有拉里·达雷尔自始至终好象变化不大,永远是那样一个闲云野鹤似的人物,使人疑心是不是取材自真实生活。可是,一九五九年,却被我无意中发现了拉里的蓝本

  2. 翻译本书的过程中,我时常碰到这样的情形,即一面译,一面盘算着不知他对这种铺开的局面怎样收拾法。但是,使我佩服的是他笔头一转,很快就结束掉;例如在第二章末尾,当伊莎贝儿告诉作者自己和拉里解约的经过,以及作者给了伊莎贝儿忠告之后,他只用两三行文字就结束了他们精心策划的汉普顿宫之游: 雨仍旧下个不停,我们认为不去看汉普顿宫那些华贵建筑,甚至伊丽莎白女王的床,伊莎贝儿也可以活下去,所以就坐车子回到伦敦。 我想如果有个金圣叹的话,很可能在这一段后面插进一些双行批语:“随手收拾掉汉普顿宫,妙。盖汉普顿官之游不过是为了找个场合让伊莎贝儿能向作者倾吐胸臆,现在目的已达,再叙述作者领她游览汉普顿宫便是呆鸟矣。”

Read More

  1. 哲学就是努力思索生命,思索我们已经学到的东西,思索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从字面上讲,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它追求更广阔的图景,渴望的是这样一种知识,那种使得我们理解自己的生命以及周围世界的知识。因此,它是对价值重要性的坚持,是对完全陷于生活琐事而仅仅随波逐流的拒斥(哲学与智慧规定了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赋予了我们的生活以意义。

  2. 思想决定了我们在宇宙中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位置。思想决定了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公平的,什么是不公平的;什么是值得相信的,什么是不值得相信的。思想赋予了生命以意义。我们的心灵需要思想,就像身体需要食物一样。我们渴望洞察,企盼理解。我们被生活的常规擭住了,不时会被那些所谓的“消遣”或“娱乐”活动分神。我们整个国家失去的是思考的快乐、理解的挑战、灵感以及哲学的慰藉。

Read More

  1. 但是我们不仅在重新定义人工智能,也在重新定义人类。过去60年里,机械过程复制了我们过去认为人类独有的行为和能力,我们不得不改变关于人和机器之间差别的看法。当我们发明了更多种类的人工智能后,会在“什么是人类独有的”这一问题上做出更大让步。我们将在未来的30年,甚至一个世纪里陷入一种旷日持久的身份危机,不断扪心自问人类的意义。最大的讽刺是,日常生活中那些实用的人工智能带给我们最大的益处将不在于产能的提高、富足的经济或是新的科研方式,尽管这些都显而易见。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最大的益处在于,各种人工智能将帮助我们定义人性。我们需要人工智能告诉我们——我们是谁?

  2. 非人类智能不是一个程序错误,而是一项功能。会思考的机器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们思考的方式与人类有差别。

  3. Read More

  1. 维特根斯坦近乎逐字逐句记住了赫兹的这段话,他常常援引它来描述自己对哲学问题和解决哲学问题的正确途径的观念。如我们所见,对他来说,哲学思考始于「折磨人的矛盾」(而非罗素式的对确定知识的渴求);其目标总是解决那些矛盾,用清晰取代混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