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理史学的研究对象并非个人,而是人类所构成的群体。也就是说,它是研究群众——至少数十亿之众的科学。它可以预测群众对于某些刺激的反应,其精确度绝不逊于物理学对于台球反弹轨迹的预测,但其博大精深犹有过之。虽然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数学能够预测个人的任何行为,然而对于数十亿人口的集体反应,心理史学却能精确地掌握其中的动向。 哈里?谢顿将当时的社会与经济趋势,做了整体的归纳整理。由这些发展曲线中,他看出了帝国的文明一直在加速衰退,最后注定一切文明终将化为乌有,而且必须经过三万年的艰苦过渡时期,才会再有一个崭新的帝国出现。 阻止帝国的崩溃为时已晚,但是想要将那一段蛮荒的过渡期缩短,当时尚有可为。于是,谢顿建立了两个基地,分别置于“银河中两个遥相对峙的端点”。


2、 “为什么呢?” “因为谢顿的心理学虽然很高明,但是也有先天限制,它不能够处理太多独立变数,也无法用在个人身上,不论想要预测的时间是长是短,就像气体运动论不适用于个别分子一样。谢顿的研究对象必须是群众,是整个行星上的居民,而且这些群众还必须不知情——对他们的行动将产生的结果,完全没有任何一点的预知。”


3、 心理史学……盖尔?多尼克曾经运用非数学的普通概念,将心理史学定义成数学的一支。心理史学专门处理人类群体对于特定的社会与经济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在各种的定义中都隐含了一个假设,那就是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类,总数必须大到足以用统计的方法来加以处理。至于群体数目的下限,则可以由谢顿第一定律决定……此外还有另外一个必要的假设,是那些群体中必须没有人知晓本身已是心理史学分析的样本,如此才能确保所有的反应都是真正随机的……


4、 无独有偶,历史学家汤恩比也是在旅行的途中,触发灵感,创造出“挑战/同应”的理论。其后汤恩比费了数十年的时光,撰写《历史的研究》来证明他的理论。


5、 《基地》的缘起固然是阿西莫夫的随机联想已如上述,但在创作过程中,阿西莫夫则提出了大胆的构想。这个奇幻因素,他自己称为“心理史学”,就是运用非常先进的数学方法,对各种趋势进行统计研究。阿西莫夫预言,心理史学能够以高度的准确性,预见未来可能发生的社会运动的一般趋势。 《基地》的构想,显然根据历史决定论的观点。如果人类整体的变化方向可以预测,个人的自由意志仍然存在吗?阿西莫夫引用气体运动论答复:单一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无法预测的,但如果以全部的气体分子运动来分析,就可以汇出气体的运动定律,得出绝对的结论。

文章目录